热塑性全回收船舶 PMMA液态树脂与连续纤维真空导入复材成型研发
来源:tg足球淘金网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22 00:38:10
张建敏,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课题组长,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随后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美国怀俄明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 2009 年回中科院过程所工作至今。2013年至2015年于山东菏泽经济开发区任管委会副主任(挂职),2015年至2023年历任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事业部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目前担任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轻量化课题组组长,员工10名,研究生10名。当前研究方向为PMMA热塑性液态树脂及复材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4181,2013)、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子课题 “PMMA风能叶片热塑性树脂的制备技术”(XDA21061003,2022)、MW级PMMA热塑性风电叶片研发与示范(LZH2023002,202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09)等科研项目。在Chem. Eng. J,Chem. Eur. J,Eur. Polymer J.,Polymer Composites,Chem. Commun,J. Membrane Sci 等期刊上发表文章 20 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10余项。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8月,定位于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企业孵化,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进行科研布局。研究院打造引领产业变革的协同创新科学技术研发平台,与河南大学共同牵头成立“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获批“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河南省低碳能源技术中试基地” 、“河南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等10个省级科学技术研发平台、10个市级科学技术研发平台,自建动力锂电池、高能燃料制备、碳捕集利用、MMA和尼龙56前驱体绿色技术等多个规模化验证平台,构建了高效的科技与成果转化体系,开发并转化了一批关键性技术,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在相关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立多个企业联合实验室,其中与河南能源集团共建“中科豫能绿色过程联合研发中心”,合同额1亿元,实现把企业搬进研究院,把科研融入企业中;大力引进和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形成了研发-工程-产业化的高水平人才团队,拥有由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等带领的多支科研团队;积极实行科教融合战略,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分别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于2022年7月获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院现有智汇谷园区和贾鲁河园区,其中智汇谷园区建筑面积2万㎡,贾鲁河园区占地约200亩,一期工程6万㎡。研究院遵循“需求驱动、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世界一流”的发展理念,以中原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为驱动,借助中国科学院智力和人力优势,联合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并培养一批具备科研、工程化和企业运作能力的优秀人才,研发并转化一批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力求打造“基础-应用-产业化”的贯通式研发模式,为中原地区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
“十五五”是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碳达峰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为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新趋势,开辟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新赛道”,带动船舶制造产业蓬勃发展,打造船舶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构建船舶制造产业新格局,共同探讨船舶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复材网将于3月13-15日在广东•广州召开“第三届船舶与复合材料新船型、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产业化发展大会暨船厂工艺现场演示交流会”,推动复合材料船舶领域向更清洁、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材料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游艇、赛艇、渔船、竞赛帆船、高速客艇、皮划艇、龙舟、休闲艇及军用船舶等领域,彰显出船舶结构优化、减少相关成本、增强性能等方面的无法替代性。光伏边框和新能源电池壳体均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更好地推动绿色智能船舶模式创新。展望未来,复合材料在船舶领域应用占比会慢慢的高。
会议以“科技赋能产业链 创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围绕中国船舶产业链发展、创新服务及相关规范标准研究,船艇电动化-技术创新发展,船艇装备制造工艺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深度聚焦复合材料在船舶设计与制造中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化发展,探讨如何采用数字化、规模化的生产制造工艺,提升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建造品质,一同推动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促进船舶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会议期间安排参观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真空灌注车间(主要是船体成型车间,讲解40米级碳纤维船体一次性真空成型)、舾装车间(主要进行船体的拼装和整船的舾装建造,还有碳纤维平板的制造)以及参观亚洲最大的的40米级全碳纤维纯电渡轮 ,提问交流,探讨相关工艺技术问题。诚邀国内外船舶行业专家、各大船厂代表、学者、和行业同仁莅临大会,共谋复材新未来!
参观真空灌注车间(主要是船体成型车间,讲解40米级碳纤维船体一次性真空成型)、舾装车间(主要进行船体的拼装和整船的舾装建造,还有碳纤维平板的制造)以及参观亚洲最大的的40米级全碳纤维纯电渡轮 ,提问交流,探讨相关工艺技术问题。
为响应航运“碳达峰”“碳中和”等低碳环保的要求,广东省属国有企业广东省港航集团(GDPS)投资了世界碳纤维商用船舶建造商的先驱,挪威Brødrene Aa AS公司。2016年,省港航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珠江船务(CKS)出资引进 Brødrene Aa AS的碳纤维建造技术,并在广州建立了广东中威 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亚洲碳纤维造船基地。作为两家独立的公司,中威公司和Brødrene Aa AS共享碳纤维船舶的技术资源,共同开发碳纤维船的市场。中威公司由省港航集团的完全持有,在中国和东南亚享有更多的资源。中威公司现有厂房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设计最大年产能为8艘40米碳纤维船舶。公司目前拥有独立的产品研制设计部门和先进的碳纤维结构生产车间,还有一批掌握碳纤维船舶制造工艺的专业人才,可为客户提供碳纤维船舶从设计到建造、交付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可为国内外海工企业承 接水翼高速船、游艇、海洋工程等海工项目,提供碳纤维结构件的设计和生产,亦可提供玻璃钢游艇、无人艇的代工服务,以及为复合材料船舶提供船、机、电的维修、保养服务。中威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创兴发展,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权1项,并均应用于实际项目生产。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修船定期协调会议(SPCC)执行主席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上的发展如火如荼。通过动力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具备更长的续航的基础上,通过更低的经营成本与更高的智能化系统与舒适性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新能源船舶也将步入消费市场,希望能通过新材料与新能源的结合,在成熟的动力电池技术基础上,结合碳纤维、PET、HDPE等新材料,通过船体材料减重,提升电池续航,发挥电动化优势,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带来更高的舒适体验,助力绿色消费发展。
复材网非会员单位:3800元/人 、会员单位:1900元/人(含全部相关会议资料、会议通行证及会议用 餐)。同一单位四人参会,免一人会费。
2月1日之前办理会员可享受会员价格1900元,(含全部相关 会议资料、会议通行证及会议用餐、会刊印刷、企业简介500字以内)
2.会务费请按要求提前汇入指定账户,并电话通知会务组,会务组统一开具发票。
上一篇:彩龙新材申请全国股转公司挂牌:专注于功能性薄膜材料的研发及生产
下一篇:江西九江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133亿全国第一